1.制定初期的沟通协调
-组建沟通平台:在标准制定项目启动时,制定单位通常会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如线上的项目管理系统或线下的工作会议。通过这个平台,参编单位可以获取项目的整体规划、时间表、目标等基础信息。例如,在一些大型的国家标准制定项目中,制定单位会使用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将各个参编单位的联系人信息、任务分配情况以及文档资料存储在其中,方便各方随时查阅和更新。
-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单位会与参编单位沟通,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这包括确定每个参编单位在标准的不同章节编写、技术数据提供、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具体任务。例如,对于一个涉及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有的参编单位可能负责原材料部分的内容起草,而另一些参编单位则侧重于产品性能测试方法的撰写。
-制定沟通规则:双方会共同确定沟通的频率、方式(如定期会议、邮件沟通、即时通讯工具等)和信息共享的规范。例如,规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线上视频会议,讨论标准起草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重要的文件变更或意见反馈要通过正式的邮件发送,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回复。
2.起草过程中的沟通协调
-技术内容沟通:
-定期会议交流:在标准草案的起草阶段,制定单位会组织参编单位召开定期会议,就技术细节进行深入讨论。例如,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定义、技术参数的确定等问题,各方会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发表意见,通过反复的论证和协商达成共识。
-实时反馈机制:除了定期会议,还会建立实时反馈机制。参编单位在起草自己负责的部分时,如果遇到与其他部分相关的问题或者发现需要整体协调的技术要点,可以及时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或者专门的反馈渠道向制定单位和其他参编单位反馈。例如,在制定环保标准时,负责监测方法的参编单位发现某个参数的设定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污染控制措施部分,就可以马上反馈,以便各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进度跟踪与调整:
-进度报告制度:制定单位会要求参编单位定期提交工作进度报告,了解各部分的完成情况。根据报告内容,制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进度滞后的部分,并与参编单位沟通原因,共同协商调整措施。例如,如果某个参编单位因为技术难题导致任务进度落后,制定单位可以协调其他有经验的单位提供技术支持或者调整时间表。
-动态任务分配:在起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任务或者原任务需要重新分配的情况。制定单位会与参编单位沟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任务。例如,随着标准起草的深入,发现某个重要的技术环节之前没有分配任务,制定单位就会与参编单位协商,确定由哪个单位来承担这部分新增任务。
3.征求意见阶段的沟通协调
-意见收集与汇总:
-统一渠道收集:制定单位会建立统一的意见收集渠道,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发送给参编单位、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和专家等。参编单位在收到征求意见稿后,除了自身提出意见外,还会协助收集其所在领域或相关利益方的反馈意见,并统一提交给制定单位。例如,一个参编单位在行业内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它可以发动这些企业和专家提供意见,然后整理汇总提交给制定单位。
-分类整理反馈:制定单位收到各方反馈的意见后,会与参编单位一起对意见进行分类整理。对于涉及技术内容、文本表述、应用范围等不同类型的意见,分别进行标注和分析。例如,对于一些关于技术指标是否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意见,会重点参考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参编单位的看法。
-意见处理与协商:
-共同协商处理:对于收集到的意见,制定单位和参编单位会共同协商如何处理。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意见,如不同参编单位或者行业专家对某个技术参数的取值有不同看法,会通过进一步的调研、测试或者专家论证来解决。例如,通过组织实地的产品测试,对比不同取值下的产品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最终确定合理的参数。
-反馈意见沟通:在处理完意见后,制定单位需要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所有提供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参编单位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协助沟通,尤其是对于一些与自身领域相关的意见,要向相关利益方解释清楚处理的原因和依据。
4.审查与发布阶段的沟通协调
-联合应对审查意见:在标准送审阶段,如果审查部门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单位和参编单位会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根据审查意见的性质和要求,制定单位会组织参编单位进行任务分配,明确哪些单位负责技术内容的修改,哪些单位负责文本格式等方面的调整。例如,对于涉及标准合规性方面的审查意见,制定单位可能会安排熟悉法规政策的参编单位来牵头处理。
-发布前的最终沟通:在标准即将发布前,制定单位会与参编单位进行最后一次沟通,确认各方对标准内容和发布事宜没有异议。同时,沟通标准发布后的推广计划,明确参编单位在标准宣传、培训等方面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标准能够顺利实施。例如,确定在标准发布后的行业会议上,由哪些参编单位来介绍标准的重点内容和应用方法。
还在为企业发展缓慢、行业竞争力不足而烦恼吗?国家标准制定与参编的机会来了!成为国家标准制定单位,不仅能让您的企业名称在标准发布时荣耀位列首位,尽享国家政策扶持、资源分配等诸多优惠便利,还能巩固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成为行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领军者!若暂时难以达到高标准要求,参编国家标准同样是明智之选。参编单位可获国家政策倾斜与福利支持,深入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优秀企业专家,汲取经验知识反哺自身,逐步提升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为未来迈向更高层次的标准制定角色铺垫坚实道路。把握国家标准制定与参编机遇,开启企业腾飞新篇章!
从事标准行业多年,一对一专业服务,标准服务网为你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这里有行业专家的深度见解、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热情的及时互动。
从24小时服务电话:15128119125 \ 15128119165(电微同号)
上一篇:联系我们 下一篇: 农业种养殖有哪些相关的国家标准?